中环下场做N型电池背后,一场光伏技术迭代盛宴已经开启_看点
在向上游业务拓展告一段落后,近期来光伏龙头们开始向下游进军。
【资料图】
近日,硅片龙头TCL中环正式宣布下场做N型TOPCon电池。
据报道,TCL中环与广州市政府、广州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订了25GW N型TOPCon高效太阳能电池工业4.0智慧工厂项目,项目总投资约106亿元,预计2024年上半年实现投产,全部达产后年产值将达16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TCL中环布局TOPCon项目,在消纳自身超规片、强化产业链上下游环节协同的同时,更大程度上是推动行业向下一代N型生态的战略性跨进。
而这背后反映的,则是N型时代迭代的正式开启。
N型迭代风口,中环下场做电池
随着P型电池触及效率天花板,光伏行业正经历由P型向N型的迭代风口。
截至当前,P型电池最高量产效率已突破24%,持续逼近效率极限24.5%,行业降本增效驱动下,第三代电池片技术正快速发展,N型电池成为了行业新产能的一致选择。
目前最为看好的下一代技术无疑是HJT和TOPCon,其中HJT技术作为公认的光伏终极技术路线,目前上下游环节在迅速成熟中。而对于光伏巨头们而言,由于TOPCon技术是在PERC技术上的改良优化,在当前产业上下游环节兼容性更好,叠加龙头企业在PERC技术上的积累及产能优势,选择TOPCon是龙头企业短期内最具性价比的选择,龙头企业中包括隆基绿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等龙头均开启了相关产能生产。
就中环而言,其本身在N型硅片上就具备极强的技术优势,而作为上游硅片寡头,在硅片紧缺的背景下现在下场做N型电池,也意味着更强的成本及供应链优势。
除此之外,中环选择今年二季度的开始进军N型电池也有市场N型超规片消纳因素。中环在2022年度业绩说明会上透露,在TOPCon大爆发和HJT快速增长的过程中,不同的厂商有不同的技术偏好,对企业的柔性制造能力提出更高的考验,目前TCL中环的工业4.0制造模式下已实现超300种规格硅片的生产与制造。
随着N型市场崛起,因技术、工艺路线多,产品分档多,拉晶、切片等环节的参数差异导致N型超规片数量多于P型时代,在这一背景下,中环选择下场自建N型电池产能,导入公司大尺寸技术优势,也有利于N型超规硅片消纳,降低生产成本,保证电池具备较高的能量转换效率,进一步夯实“G12+叠瓦”双平台差异化发展路线,增强盈利能力,强化综合竞争力。
拉开N型电池差异化
在N型电池爆发风口下,中环下场做N型电池也建立在自身产品的技术创新和差异性优势上。在N型产业布局上,中环坚持210硅片+N-TOPCon电池+叠瓦3.0组件,以提升差异化产品综合竞争力。
其中首先被关注的是其N型电池尺寸,据介绍,中环通过将大尺寸、薄片化技术优势与N型TOPCon电池工艺相结合,较大程度提升电池转化效率。
而当前市场上,由于生产良率问题,多数TOPCon玩家都选择的是182尺寸,而中环选择G12(210)尺寸无疑与当前多数N型产品拉开了差异性,更贴合光伏产业大尺寸、大功率趋势。
而中环选择G12硅片也凭借自身N型G12硅片的技术实力,此前,中环通过前瞻性布局G12超薄N型硅片,为公司建立了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大尺寸、薄片化、细线化、N型技术引领行业,截至目前,中环N型G12硅片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N型G12硅片技术已经处于行业顶端。
另一个差异性,则在于中环的叠瓦3.0差异化技术,该技术采用并联电路,具有更高的可靠性、稳定性。中环凭借工业4.0制造优势,柔性化生产、柔性制造,满足N型产品复杂化特性,匹配硅片制造-超硅片消纳与组件-叠瓦3.0性能提升。
对于N型电池的未来计划,中环表示将通过电池技术协同硅片、组件环节,发挥“G12+叠瓦”优势,推动技术创新与产品力进一步迭代。
N型产品需求持续提升,中环的充足信心
另一方面,中环在二季度初期就向N型电池拓展,也是基于产业链供给的改善,以及N型产品需求的持续提升。
据公司披露的一季度业绩预告,今年一季度在硅片端的良好表现下,公司一季度实现营收约170-180亿元,同比增长约27%-3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2-24亿元,同比增长约68%-83%。
一季度业绩高涨背后,则是报告期内上游原材料供给改善,以及下游装机需求的提升,反映在硅片端则呈现结构性紧张。报告期内以210大尺寸为代表的优质产品供不应求。
在良好的业绩以及产业链供给改善背景下,中环对企业发展前景也信心满满,近期累计回购股份1438万股,最高成交价为49.80元/股,总金额约7亿元,回购股份将全部用于股权激励及员工持股计划。
中环认为,该笔回购也是公司管理层对公司内在价值的肯定和未来持续发展的信心,有利于维护公司全体股东的利益,并有利于提升团队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能够有效地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员工利益结合在一起,促进公司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
标签: